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臺灣日式建築紀行

臺灣日式建築紀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76141
渡?義孝
高彩雯
時報出版
2019年1月02日
153.00  元
HK$ 130.05  






ISBN:9789571376141
  • 叢書系列:HELLO DESIGN
  • 規格:平裝 / 20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HELLO DESIGN


  • 藝術設計 > 建築 > 各式建築 > 東方建築











    在臺灣的日式建築

    和日本的「日式」不太一樣?!

    4節?日式老屋導論

    12篇?建築旅行散文

    13回?建築手繪筆記

    67處?老屋精選景點

    ———日本的近代建築還活在臺灣———



      ?



      『和臺灣日式建築的相遇,對我來說,

      一開始伴隨著種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渡?義孝



      ?



      近代臺灣日式建築中,大略分作「官廳、銀行、販售業等大型特殊建築」、「小規模擬洋風建築」,以及「和風建築」,你可能不知道,在臺灣的「日式」建築和日本的「日式」不太一樣,甚至讓日本人「懷念的街景」,並不在日本,反而在臺灣得以再生!



      為了看見更多「和日本不一樣的設計」,作者渡?義孝多次探訪臺灣,以他閱歷無數日本老建築的眼睛,找尋藏隱藏臺灣各個角落的日式老屋——從建築物外觀、大尺度的環境涵構到細部構件做法之異同——他一筆一筆地細細描繪出被譽為「比教科書還詳細」的手繪筆記。《臺灣日式建築紀行》首度曝光這些極珍貴的手稿,精選超過六十多處臺灣日式老屋、建築周邊旅行地圖、專業度破表的平面圖,搭配作者生活化的旅遊札記和浪漫散文,帶我們細細品味在美麗島上開出奇異花朵的和風建築。



      ?



      母屋�棟木�天秤梁�梁�垂木�書院�床?間�違?棚�?側�束�束石�?�??????布基礎�?袋�押?下見板�南京下見板�日本瓦�破風板�合掌�陸梁�???架構�????�敷桁�???壁�煉瓦�持?送?�銀杏面�出?�洗?出?�入母屋�切妻�寄棟�????長屋�上?下??�



      ?



      【臺灣日式住宅常見的構造和特色】



      ??? ?洋風雙併住宅(二連長屋)

      日本和風雙併住宅很多,但擬洋風的表現很少見。



      ??? ?洋小屋組(西式屋架)

      小規模的建築也會使用洋小屋組。桁架繁複,屋簷內部複雜化。屋簷內部也會舖板子。



      ??? ?磚造高基礎

      地板架高,比例上延展為縱長方形。地板下方換氣口更有設計感。磚造完工。



      ??? ?角落的出窗

      臺灣擬洋風建築的顯著特徵。角落多用出窗,給了建築立面獨特的陰影。



      ??? ?地窗狀的透氣窗

      窗戶多,增強了陰影。



      ??? ?尾垂

      日本只在山裡看過此類設計,幾乎沒在洋館看過。臺灣的「妻」上部多設有透氣窗,是為了 用尾垂來防雨。



      ??? ?入母屋

      破風較小,呈現東南亞式的外觀。洋館也採用了入母屋。



      ??? ?洋風圓窗、八角窗

      在車站或住宅多用圓窗(牛角窗)。



      ??? ?南京雨淋板

      提高外牆角落的格調。



    名人推薦



      凌宗魁 導讀|老屋顏工作室、景雅琦 專文推薦




      水瓶子? 青田七六文化長 | 老屋顏工作室 臺灣老屋專家 | 李清志 建築師、作家 | 怪奇事物所 所長 | 姚銘偉 薰風季刊主編 | 陳柔縉 作家 | 栖來光 在台日本作家 | 孫啟榕 建築師 | 凌宗魁 國立臺灣博物館規劃師 | 張文薰 臺大臺文所副教授 | 黃麗群 作家 | 景雅琦 建築師 | 游智維 風尚旅行社總經理 | 詹益忠 建築師 | 謝哲青 作家、主持人 | 謝佩霓 策展人、藝評家 | 蘇睿弼 中區再生基地發起人………………………………………………………一致推薦



      在民間日益自發關注日本時代建築遺產的氛圍下,來自日本的渡?義孝建築師,發現臺灣還有為數不少的日本時代建築,他展開深入與廣泛程度驚人的造訪與探索,讓臺灣許多專家學者都自嘆弗如。——凌宗魁



      多次來臺,在旅程中探訪一棟棟逐漸被遺忘的日式建築,從外觀裝飾到結構分析,皆仔細地被他用手繪與文字載於筆記本,這不僅是珍貴的建築旅行手冊,說是為臺灣日式建築留下重要記錄也不為過。——老屋顏工作室



      建築、構造或是藝術很難用文字清楚說明,過度依賴照相機和攝影機快速紀錄,很難品嚐老建築的風味。在親手繪製的過程中,透過手與眼的協調共用,視覺觀察會更仔細、 思緒過濾下,繪製重點就會被呈現。——景雅琦


     





    ?臺灣日式建築散步地圖



    ?導讀 深情而專業的近代建築探索旅程??? 凌宗魁

    ?推薦序 最熟悉的地方往往最容易忽略??? 老屋顏工作室

    ?推薦序 手繪建築圖的魅力 景雅琦

    ?譯者序 用建築專業掌握臺灣特色的一流紀錄 高彩雯



    ?序?? 我為什麼會迷上臺灣日式建築?



    ?第1章?? 所謂臺灣「日式建築」,到底是什麼?



    臺灣日式建築的源流與特色



    第1回?? 臺灣日式建築的種類

    第2回?? 日本近代建築流派

    第3回?? 臺灣和日本的「日式」,這裡不一樣!

    第4回?? 在美麗島上開出花朵的種子∼和風元素和臺灣風土的影響



    ?第2章?? 臺灣日式建築散步



    第1回?? 潮騷吹拂的記憶——西部海線老車站

    第2回?? 友人分享的寶藏——佳里郵便局

    第3回?? 彷徨行路中的遇見——去台中看日式建築

    第4回?? 與百年前職人的邂逅——山佳車站

    第5回?? 日式住宅再生——台北青田街老樹下

    第6回?? 緣份牽起的道路——台南咖啡館

    第7回?? 歷史建築與孩子的共同記憶——台南新東國小

    第8回?? 還諸天地的美——金山的望海洋樓

    第9回?? 競彩奪艷的都市之美——新竹舊城散步小劇場

    第10回 巨大工廠的第二春——花蓮在發生的事

    第11回?? 靜謐的音階——追尋「洋小屋組」的美麗

    第12回?? 日本時代的記憶——活證人的敘述



    ?第3章?? 臺灣日式建築手繪日記



    第1回?? 陳茂通宅周邊——都會中的溫暖結界

    第2回?? 新竹新埔——因為真而產生的美

    第3回?? 桃園富岡——旅行沒有正確答案

    第4回?? 朴子清木屋——侯孝賢電影場景般的事件

    第5回?? 北投淡水金山——想把這份熱情「外帶」回日本

    第6回?? 佳里及周邊——街區歷史的楔子

    第7回?? 松山療養院——所長宿舍平面圖首度公開

    第8回?? 金華街台大——傾聽「凝凍的音樂」

    第9回?? 花蓮——不為人知的日式建築寶庫

    第10回?? 二水竹山——新舊共存的奇蹟

    第11回?? 嘉義里港——刻畫臺灣近現代歷史記憶的洋樓

    第12回?? 旗山美濃——機緣總藏在偶然之中

    第13回?? 台北——高密度的建築傑作



    ?附錄:臺灣日式建築地點資訊

    ?





    導讀 



    深情而專業的近代建築探索旅程




      臺灣建築文化資產保存:歷史與現狀



      臺灣的《文化資產保存法》,將日本時代遺產視為保護對象,不過是近20年前的事。



      1982年頒布文資法之初,開宗明義第一條即是以「發揚中華文化為宗旨」。最初全臺只有四處日本時代建築被指定為古蹟[1]。在當時敏感的政治氛圍下,社會對於是否保存日本時代建築的觀念分歧,1985年的桃園神社保存為代表性爭議事件。改建與保存兩種立場的人士各自提出觀點,其中贊成保存理由也反映了特定時代價值:為了見證日本侵華的「國恥紀念物」與「八年抗戰戰利品」為由、並藉此證明中華民族建築風格「仿唐式建築」的延續。最後在縣議會投票表決不拆除而留存,並且至今仍使用「桃園市忠烈祠」為古蹟正式名稱。



      爾後因政治解嚴民主化、黨外人士出任行政首長等氛圍轉變,社會對於日本時代的治理功過重新評價,落成時間日漸長久的日本時代建築,也受到越來越多是否需保存的討論。1990年代起,中央及各縣市政府陸續委託學術單位,進行「近代建築」的普查與基礎資料建置。



      最初尚未將日本時代的近代建築視為具有法定文化資產的保存對象,只是作為對於未來的研究及社會觀念轉型奠定基本的資料庫。1994年,臺北舊城內外發生數起日本時代建築拆除爭議[2];1998年臺北市陳水扁市長任內,北市府一口氣將博愛特區內十處日本時代建築指定為古蹟[3],從此將日本時代建築視為古蹟保存的觀念逐漸確立,但最初被保存的對象,也大多是如總統府等以西方歷史主義風格為主,產權屬於公部門的大型官廳。



      然而日本時代的建築遺產,除了公共官廳,還有一大部分是見證居民生活的住宅。1999年921大地震後,許多房舍在構造有安全疑慮需盡速拆除的背景下,2000年臺北市民政局委託學術單位進行市區日本時代住房及職務宿舍的普查與價值評估,並依據其歷史意義、稀有度與珍貴性、區位等條件給予保存優先順序的評等。同年民進黨第一次於中央執政,2002年林全任財政部長時,檢討戰後各公部門接收使用日本時代資產的正當性,要求資格不符的佔用單位返還資產,同時也盤點其中是否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化資產。



      在臺北,中央便以前述調查研究成果為基礎,啟動政府所屬機關閒置官舍清查與追繳,大量產權轉移造成許多日本時代住宅或被拆除、或被指定為文資保存。但整體而言拆除的比保留的多得太多,在經過比較後,因「不具優先保存急迫性」而快速消逝的比比皆是。2010年臺北在郝龍斌市長任內,舉辦「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籌備期間推動「臺北好好看」系列計畫,則是另一項由地方政府系統性主導,大規模剷除市內可能具有文化資產潛力的日本時代住宅政策。三十多年來文資政策背景遞嬗,民間對於何者為應該保存之文化資產的觀念,也逐漸形塑出有別於官方立場的僵化標準與價值觀。



      渡邊義孝的視角:深情而專業的眼神



      在民間日益自發關注日本時代建築遺產的氛圍下,來自日本的渡邊義孝建築師(以下稱作者),發現臺灣還有為數不少的日本時代建築,他展開深入與廣泛程度驚人的造訪與探索,讓臺灣許多專家學者都自嘆弗如。



      原本在日本千葉縣開設建築師事務所的作者,2011年來臺參加建築會議,發現臺灣尚存不少戰前近代建築,從此多次造訪臺灣,探訪各地或者使用中、或者閒置的日本時代建築。作者探訪觀察取樣豐富,可總歸為以「日本時代建築」為對象,而並非僅限已經給予法定文化資產身分的古蹟及歷史建築,因此看到更多面向更廣,甚至正在進行保存搶救運動的案例,並且也利用谷歌地圖技術(Google Maps)製作「在臺灣的日式建築map」,為當代臺灣如何看待日本時代遺產的視角,留下來自旁觀者的珍貴歷史紀錄。



      作者的觀察視角出自有趣的兩種身分:首先他是日本人。戰後的日本人對於臺灣的認識程度,普遍與戰前截然不同,有許多人甚至不知道臺灣曾經是日本領土的一部分。但311震災後日臺兩地交流日漸頻繁,像是重新打開了文化互動的視野,許多日本人驚覺臺灣竟有如此豐富的建築文化,是自己祖先曾努力在異地生活的證據,這大概是臺灣人比較難在別國體會到的衝擊與體驗。然而這些日本時代傳入臺灣的建築風格形式、技術工法,卻又和在日本本土的近代建築有所差異,這就凸顯了作者第二個身分的觀察角度。



      他也是一位空間擘劃的專業者「一級建築士」,這是指取得日本國土交通大臣頒發執照,得以從事面積500平方公尺以上、高度超過13公尺建築設計監造等業務的建築專業技術者。但是他卻不以在這個世界上生產新構造為職志,而是致力挖掘探索刻劃過往生活痕跡的舊建築,並且使之重現光彩的空間再利用。也因此在他閱歷無數日本老建築的眼睛來到臺灣之後,可以敏感並細緻的指認臺日兩地建築,從大尺度的環境涵構到細部構件做法之異同,並以精準的專有名詞描述空間特徵,曾被媒體報導稱為「比教科書還詳細」。



      其實在臺灣建築教育的必修課程,目前普遍尚缺乏以臺灣建築史為主體的系統性完整介紹,而是將其依附在所謂西洋建築及中國建築的大框架下,在整學期的末尾略為提及,直至專題選修甚至研究所的課程,少數學生才有機會深入認識自己土地上充滿故事的老建築。作者深入廣泛的紀錄成果,正好補足臺灣人欠缺從建築專業角度認識自身環境的缺憾,適合做為全民自我教習的建築教科書。



      除了建築專業知識之外,作者鉅細靡遺的旅程紀錄,讓整本筆記充滿溫暖情感,尤其可從書中登場的許多臺灣人,看到保護這些立於臺灣土地老建築的觀念逐漸普及。跟著作者的探索旅程,除了希望更多讀者認識更多受到妥善利用的舊建築空間,激發對老屋的運用想像,進而將保存與修復老建築當作空間使用的常態選項而非特例。也更期許臺灣的空間專業者,除了擅長在一張白紙般的基地上平地造樓,也能致力於創作出更多以尊重老屋保存為條件,在其上發揮設計功力的新舊融合作品,延續老建築乘載共同記憶和集體經驗、連結人與土地牽絆的匯聚認同功能。


    凌宗魁 國立臺灣博物館規劃師




    其 他 著 作